您的位置:首页 > 详情页

闻喜:“强农贷”引爆“香菇云”


来源: 作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9年08月23日]
分享至: 打印 大  中 

  从两三个小棚一两万香菇棒到五六十个大棚四五十万香菇棒,从贷款两万元到贷款四十万元,从自己种植到带领全村人种植,石门乡人赵海平的“香菇云”是越“团”越大。眼下,这团“香菇云”正以星火燎原之势,覆盖整个桐乡。而这一切与闻喜农商行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

  赔钱也不欠信用社的钱

  石门乡位于闻喜县东南端,地处中条山腹地,是该县唯一的纯山区乡。“光照充足、林木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为香菇种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赵海平说。

  2008年,生活在石门乡刘家庄村的赵海平经多方了解与外出考察,决定从事香菇种植。没有技术他上门学,甚至花高价聘请专家帮助指导。有了技术,有了原料,可是建大棚的资金却没有了着落。这时他想到了信用社,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申请了贷款。经客户经理调查,赵海平符合贷款条件,很快为其发放了两万元贷款。

  自筹资金加信用社贷款,赵海平的“香菇路”起步了。然而,起初那两年并不是一帆风顺,因为技术员薪资高,他又缺乏经验,完全是赔本赚吆喝。但他没有差信用社一分钱,总是按时还本付息,这为双方长久合作打下了牢固的基础。熬过两年的苦痛期,2010年,赵海平的香菇种植步入正轨,开始盈利,七八户村民加入了他的队伍。经集体评级授信,每人从闻喜农商行石门支行贷到了两万元的启动资金,由于分摊了技术员的工资,市场行情也不错,那一年大家都挣到了钱。

  一传十,十传百,赵海平的队伍芝麻开花节节高。2012年,16户;2014年30户;到2016年,他发展到了49户,平均每户的年纯收入达到五万元。鉴于此,农商行向他们推出了“强农贷”。闻喜农商行副行长刘建文介绍,“‘强农贷’主要服务对象是辖区内贫困农户以及能人大户牵头领办的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2016年,赵海平获得了40万元的“强农贷”。随着香菇种植规模的扩大,一座座四季温室大棚拔地而起,大棚里香菇棒上的香菇竞相外涌,工人师傅来来回回摘菇、装箱,使其变成人们餐桌上的美味。

  村里没有一个闲人

  走进赵海平的香菇大棚,一朵朵成熟的小香菇就像一把把打开的小伞,为赵海平撑起了别样的天地。几乎每个大棚都有五六个工人在摘香菇,他们忙忙碌碌,不一会儿,香菇就装满了手上的筐子。如今,在赵海平的带动下,村里没有一个闲人,整个村庄弥漫着香菇的味道。

  72岁的赵克勤在赵海平的香菇基地已经干了两年,主要任务是摘香菇。“这工作不累,每月还能领2000多元,既减轻孩子们的负担,也满足了我们的花销。”他的女儿也种植香菇,规模虽然不大,但每年全家纯收入也有四五万元。“这还要感谢赵海平,他是我们的领路人。”赵克勤说。

  为了让村民获益最大化,赵海平在农商行的支持下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运营香菇,他先后成立晋湾合作社及山西沐阳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合作社和农户负责种植与生产,公司则负责收购和销售。”他说,“不仅要把自己的香菇卖出去,还要帮村民卖香菇。”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由于刘家庄村的香菇产量大、质量高,来自广西桂林的客商赵罗滨便长期驻扎在村里。据悉,他每年要在刘家庄村收购香菇二百万斤,销售额上千万元。不仅如此,赵海平的“香菇棒”还走向了更远的地方,侯马、新绛以及宁夏、浙江、云南等地都有他的“香菇棒”。为此,闻喜后宫、河底等乡镇村民也加入了香菇大军。香菇正如雨后春笋,在闻喜“遍地开花”。

  带动周边人脱贫

  日渐壮大的“香菇云”也引起了石门乡党委、政府的关注。当得知赵海平的香菇基地需要劳动力,便组织辖区内其他村庄的留守劳力,进行劳务输出,以使赵海平更好地传帮带。48岁的任金莲是石门村人,来这里摘香菇一个多月了,“我们不光干活,还要学习技术,然后把‘香菇’带回去种植。”任金莲说。

  赵海平香菇基地的一位专业研究人员周国强说,“石门的气候条件很适合香菇种植,只要把握好这一优势,就能产生‘蝴蝶效应’”。不久的将来,赵海平的香菇基地还会陆续提供岗位,安排更多的留守贫困人员就业。对于香菇的未来,赵海平有自己的规划,“今后我们还要进行香菇的深加工,比如制作香菇酱、香菇脆片等,逐步形成一条产业链,带动更多人脱贫致富奔小康。”

  多年来,闻喜农商行石门支行累计向赵海平发放贷款180余万元,累计向香菇种植农户发放1600余万元,脱贫31户,主动承担起石门辖区产业转型发展、百姓脱贫致富的重担。“作为县域金融主力军,服务三农,帮助百姓脱贫致富,是我们农商行不可推卸的责任。”刘建文表示,“目前,我们已将香菇种植定为重点扶持产业,如果需要资金,将尽最大努力支持。”在闻喜农商行的助推下,香菇正逐步成为当地的新产业、新名片。